用熟悉的「鼎新ERP / EF / SFT」來神還原整個流程
假設今天,您的公司接到一張客戶要買100台電腦的訂單:
1. 業務接單 (鼎新ERP - 訂單模組)
- 業務人員在 鼎新ERP 系統裡,建立一張新的「客戶訂單」(SO - Sales Order)。
- 系統會馬上檢查:我們的倉庫裡,有沒有足夠的電腦成品庫存可以出貨?
2. 物控/生管登場 (鼎新ERP - MRP/物料需求/工單模組)
- 系統發現庫存不夠,需要生產。
- 生管人員會根據訂單需求,在ERP裡執行 MRP (物料需求規劃)。
- 計算完畢後,系統會產生兩份重要的文件:
-
採購建議:告訴採購人員「嘿,我們的CPU不夠了,該去買了!」
-
工單 (MO - Manufacturing Order):告訴生產線「嘿,準備好,我們要開始組裝100台電腦了!」
3. 採購與審核 (鼎新ERP - 採購模組 & EF - 電子流程)
- 採購人員根據ERP的「採購建議」,建立「採購單」(PO - Purchase Order)。
-
這時候 EF (EasyFlow) 就上場了! 假設公司規定,超過10萬元的採購單需要經理簽核。採購員一送出,這張採購單就會透過 EF 自動跑到經理的待辦事項裡。經理在線上點一下「核准」,流程才會繼續往下走。
-
EF的角色: 它就像是ERP系統的「電子郵差兼簽核官」,專門負責跑各種需要簽名、審批的流程,確保所有事情都「照規矩來」。它不是ERP的核心,但與ERP緊密結合。
4. 生產線開工 (SFT - 現場追蹤系統)
- 工單正式下達到生產線。
-
SFT (Shop Floor Tracking) 就是生產線的「戰情報告系統」。
- 現場作業員在開工時,用條碼槍或在機台電腦上刷一下工單號和自己的員工編號,SFT系統 就知道「A員工在哪個機台,開始做哪張工單的哪個製程了」。
- 每完成一個步驟、用了多少料、花了多少時間、良品/不良品有幾個,作業員都會即時回報到SFT。
-
SFT的角色: 它是ERP的「千里眼和順風耳」,專門盯著工廠內部最前線的狀況,並把最即時、最準確的生產數據(工時、產量、物料消耗)傳回給ERP大腦。
5. 完工入庫與出貨 (鼎新ERP - 庫存/出貨模組)
- 生產線回報完工,SFT的數據同步回 鼎新ERP。
- 倉管人員根據ERP的「工單入庫」程序,將100台電腦點收進倉庫,系統庫存數量立刻增加。
- 業務看到庫存夠了,就可以在ERP系統裡建立「銷貨單」(Shipping Notice),通知倉管出貨給客戶。
6. 財務結帳 (鼎新ERP - 應收/應付/總帳模組)
- 貨一出,ERP的財務模組會自動根據「銷貨單」產生一張「應收帳款」,提醒財務「記得跟這個客戶要錢」。
- 同時,之前採購原料的「採購單」和收到的發票,會變成「應付帳款」,提醒財務「記得付錢給供應商」。
- 到了月底,財務人員只要按幾個鍵,ERP就能自動匯總所有帳款、計算成本、產生財務報表(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)。